欢迎访问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方网站

【生命之光】献礼97周年校庆(三)丨专访生命科学学院尤涵教授

发布时间:2018-05-16来源:生命科学学院点击数:1115

  

  

揭秘肿瘤,不懈探索在一线;

不止钻研,谆谆教诲为学子;

自我激励,挫折之中寻契机。

尤涵教授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细胞应激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时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尤涵教授近年来主要关注PI3K/AKT/FoxO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机制的互话在肿瘤耐药/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同时还关注应激刺激如何调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生命活动。

“我”为什么选择研究肿瘤

尤涵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肿瘤,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她解释道:“肿瘤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的头号杀手。我本科就开始学习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博士后阶段都主要从事肿瘤相关的基础研究。关于肿瘤,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治疗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然而,无论是实验室科研,还是临床诊治,肿瘤面临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

尤涵教授介绍她们实验室这两年的研究重心主要聚焦在肿瘤耐药和肿瘤转移。肿瘤研究最基础的三个前沿科学问题:肿瘤的耐药性(对化疗分子、小分子抑制剂等)、肿瘤的远程转移(肿瘤病人晚期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以及肿瘤对正常组织的“策反”,这也是近几十年以来一直困扰肿瘤治疗的难题。尤涵教授继续讲到,针对这些问题,她们实验室主要对乳腺癌进行系列研究。“对女性来说,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饮食的多种多样、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乳腺癌成为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对于自己以后科研的规划,尤涵教授表示,通过实验室工作,对肿瘤能够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尤涵教授笑着说:“我们希望通过基础研究找到特异性高的靶点,为肿瘤临床诊治提供全新有效的策略,这也是我们实验室长期的目标。”

要有大梦想,更要脚踏实地

当谈及对本科生的建议时,尤涵教授提出,要“有大梦想,但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当有些同学面对专业选择无所适从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迷茫。很多时候同学们学习的目标相比对于生物的兴趣,学分似乎是更直接的目的。针对这种现象,尤涵教授指出,基础课程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最首要的就是把课本知识和老师讲的东西吸收,这些是学习生物的基础,也是学习很多专业的基础。如果有长远的规划和梦想,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对生物的兴趣,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而是要从多渠道来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视野更宽更广。

尤涵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本科生的学习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本科生,能够看到一小部分同学已经能把所学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相比之下仍有一部分同学,还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尤涵教授建议同学们要主动获取新知识,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地去学习,没有自己自主的学习计划,从而错过培养兴趣的黄金时期。

最后,尤涵教授特意强调: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领域学习,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够空想,从现在的每一步开始,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

学会从挫折中奋进

在科研道路上,大多数时候面临的都是失败。“实验中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结果都不是你想要的,经常会处于一种抑郁沮丧的状态,”尤涵教授如是说,“但要学会从中找到火花,看见光明,学会把火花放大。”

科研如是,人生亦如是。“这不止是科研的训练,也是人生观的训练。人总是要从挫折之中寻找反击的机会,找到突破点。这是我在科研中最深刻的体会。“尤涵教授说道。有时连续几个月的实验都是失败,有时正在做的课题被别人发表了,有些观点与自己的相左,在这时要证明别人是错误的,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供几倍于别人的数据,有些学生会对此畏难,但尤涵教授却不会轻易放弃,而是选择坚持相信自己的实验数据,追寻真理。

相信自己。当被问到对大家的寄语时,尤涵教授也选择了这个词。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

  

  

采访手记:

见到尤涵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简洁又明快。她的言语中有着科学工作者的典型风格:能立刻抓住重点,从不拖泥带水。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与此同时,她的身上又有着为人师为人母的温和,让人觉得平易近人。与尤涵教授的一番畅谈,时间虽短,却让我们收获良多。

/生命科学学院宣传中心 李萌 胡景云


最新文章

图片新闻